我的账户
珲春新媒体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珲春新媒体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珲春新媒体公众号

珲春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眉山,我们新兵时的集结地,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地方

2022-09-22 发布于 珲春新媒体
矿机回收 http://www.haifakeji.com/

集结地印象

苏伟

九十年代第一个春天,我们这批新兵们一路又是乘火车又是坐汽车,舟车劳顿赶到进藏新兵集结地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再加上你拿背包我找行李,那边又在吹哨子集合,一片忙碌加混乱,什么都没注意,当然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哨声给吹了起来。新兵连的干部给我们强调了这里的纪律:一是所有的一切活动都要按时间节点,如:起床、开饭、就寝等;二是所有人员不能私自外出,更不能回家;三是所有人员必须遵守群众纪律,不能与当地的老百姓发生矛盾,当然更不能在这里谈女朋友啦;四是所有人不能无故不参加训练……反正很多规矩,当时稀里糊涂的也没全听进去。

咱也想了,管他什么规矩,反正领导要求怎么做咱就怎么做,领导说往东咱决不往西,领导说二咱决不说一。再说了,走的时候爸妈也再三交待过:一定要听首长的话,要好好工作,不能调皮捣蛋,不能给老苏家丢脸。

我们集结的地方是一个川西小镇,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小山村,一个具有典型的川西坝子特点的小山村。最后经过打听,才知道集结地在眉山县象耳镇万山坡村。这里很平坦很开阔,风景也还不错,可以用精致漂亮来形容。

普及一下我的集结地。眉山,古称眉州,原为眉山县,2000年拆县建市设为省辖地级市,是千年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美誉。眉山文化厚重,宋代曾是我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眉山苏洵、苏轼、苏辙独占三席。两宋年间,眉山进士886人,史称“八百进士”。

眉山生态宜居,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拥有“世界最美桌山”瓦屋山、“长寿福地”彭祖山、“川西第一海”黑龙滩、“峨眉半山”七里坪等景点,被评为亚太地区(二三线城市)首选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我们是全军最后一批春季兵,三月的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田野里油菜花烂漫恣意的绽放着,金灿灿的,好像把整个世界都渡上了一层金子,绿油油的麦田恰如其分的点缀其间,使整个画面有了立体感,不再刻意呆板。醉人的花香涨满了每一个敏感的嗅觉,浸润了每一寸流动的空气。田间地头那不时盛开的几株白色的梨花、水红的桃花,给这块硕大的黄色画卷增添了些许的妩媚。灰白相间的独特川西民居的烟囱里,冒出一缕缕淡雅别致的白色炊烟。院子里刚生完蛋的母鸡讨赏般地扯开嗓子,唱着古老的歌谣,处处充满人间烟火的味道。那些悠闲的牛羊在河滩上慢条斯里的吃着草,自由惬意的散着步,有的欢快奔跑,有的原地打盹,有的驻足昂首发出愉悦的欢叫声。沉浸在这和谐温暖的画面,让人不禁产生身在世外桃园的感觉。

因为我们的到来,当地的村民在营区的周围摆满了小摊,主要是卖百货的和做小吃生意。看到我们路过,摊主就会很热情的地问我们“小同志,想买点什么或吃点什么”之类的话。百货摊上毛巾、香皂、牙膏、牙刷、钥匙链之类的,只要用得着的,应有尽有。那小吃摊上也不差,汤圆、饺子、面条、咸鸭蛋,还有各色卤菜和各种零食,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在宿舍都能闻得到,绝对比小百货更能吸引我们。

这期间没有什么大的训练任务,就是些进藏前的准备工作。每天早操就是跑步,连队干部要求我们必须在挎包里装好洗漱用具。有些偷懒的战士就背一个空挎包,被值班干部发现后装了两块砖头在里边,真的是得不偿失,从这以后没人敢再偷懒了。集结地旁边有一个大大的池塘,每天跑步收队前,所有人员就在那里洗漱后带回。那时候的环境真好,水也很干净,直接从池塘里打起来就可以刷牙洗脸。白天的训练就是一些最基本的齐步走、站军姿、敬礼和叠被子等军营生活最基础的内容。队列训练在部队的一个油库里面,那会儿还没有新兵班长,只有从新兵中临时选的代理班长负责协助干部管理。我们在干部的苦口婆心,口干舌燥,“恨铁不成钢”里学会了走路和敬礼。军姿训练就在部队的闲置的大库房里,那库房的大是我们以前没见过的大,可以容纳几百人在里面一起训练,人在里面说话都会有回音。我们挨个站得笔直,昂首挺胸,头顶军帽,一动也不能动,那滋味真的很酸爽。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学做抗缺氧操,那些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学起来还真不容易,做几遍下来累得腰酸背痛。

训练之余,我们这些刚出家门的小家伙是经不住营区外香香的诱惑的,就会三五个约好去请假。再一起走过去,站得歪歪扭扭地给干部敬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说:报告首长,我们出去买点儿东西。一般情况下都会被允许,然后乐颠颠地跑了去,买了自己喜欢的小吃或买零食,三五成群坐在小摊上或田间地头美滋滋地吃将起来,可真解馋,现在想起来都直流口水。

最有意思的事,战友在购物的时候发现一个十来岁小姑娘特别漂亮,就随口来了句由衷的赞美“小妹妹,你长得好乖哦”,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弄了人家小姑娘一个大红脸,他也因此落了个“小妹妹”的雅号,至今大家见面依然叫他“小妹妹”……

这里的村民非常友好,对待我们这些小新兵就像对自己家里人一样热情。每次去买东西人家就会说:小同志,如果要洗衣服的话就到我们家去,家里有人,还有热水。星期天,我们半信半疑地端了脸盆、拿了自己的脏衣服去了。还真像人家说的,不仅有热水,连洗衣粉和肥皂都备好了。不是我们买东西才让用热水和洗衣粉,就是不买东西照样能用,只管去就行了。出门在外能遇到这么热情的人,特别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告别亲人,突然有点像回到家的感觉。那个感动啊,真的想哭,也第一次理解了人民是靠山这个道理。慢慢地习惯了,有点理所当然,感觉还挺受用,也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美丽的小镇和这里的人们。

半个月集结训练在严格与温暖之间很快就结束了,进藏离开小镇的时候,那些曾经的“摊主”都自觉的早早的起来为我们送行,他们站在公路两边挥手致意,好多新兵都是哭着鼻子离开的,一些当地的居民也是泪湿衣衫,那场景真的是依依不舍。他们舍不得这些士兵兄弟的离开,我想不仅仅是因为那一点点经营利润,更多的是那里的淳朴民风和对人民军队的深厚感情,他们真正把子弟兵当做自己的亲人用心在对待。

集结地的时光虽然短暂,却永远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都离开三十多年了,所有的一切依然清晰如昨天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真想再回去看看那些带给我们无限温暖和美好回忆的川西小镇和那里的人们。

永远怀念我的小镇我的集结地。

注:本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苏伟笔名雨晨,四川蓬安人,西藏自主择业干部。宣传干部出身,爱好文学,闲时码字,曾在军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百篇。

作者:苏伟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珲春新媒体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珲春新媒体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珲春新媒体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珲春新媒体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