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珲春新媒体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珲春新媒体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珲春新媒体公众号

珲春新媒体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未来产业怎么干?上海明确这些重点方向

2023-01-30 发布于 珲春新媒体
合肥中医科医院 https://yyk.fh21.com.cn/hospital_21883.html

  围绕未来产业,上海又有新动作。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培育发展新动能,《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正式下发。

  《方案》提出,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5000亿元左右。同时,打造5个未来产业集群,建设15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攻关100个左右核心部件,推出100件左右高端产品,形成100项左右中国标准,促进产业集聚引领发展。

  “目前,传统创新要素已无法满足未来产业的发展要求。”赛迪顾问投融资研究中心总经理苏翔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壮大未来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加大新型创新要素的供给,特别是以数据为核心的“数据+”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苏翔认为,上海要积极联动科研资源和产业资源,将要素投入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从技术孵化、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资源共享、生态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

  不过,他也指出,上海应提供更多的示范应用场景,为各类创新成果融合应用提供合作机遇,为前沿技术突破提供优质的验证平台,为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提供更加多样的示范样板,让更多的创新者、企业家对市场形成共同认可,提升创新动力。

  就具体产业而言,根据《方案》,上海将在一些前沿领域布局落子。

  例如,在脑机接口领域,上海计划加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脑机融合技术等领域突破;在生物安全领域,上海计划突破新型微生物、病原体快速鉴定和短期规模化检测、科学追踪溯源等关键技术;在6G技术上,上海计划科学有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规模化商用;在量子科技上,上海计划围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积极培育量子科技产业等。

  为了竞逐这些“未来赛道”,上海将实施“领跑计划”“雨林计划”等六大计划。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阵地,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苏翔指出,上海应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营造未来产业发展的优质环境。

  苏翔建议,可重点瞄准先进制造,以先进制造为基石,引领未来产业前沿技术实现突破,进而改变现有产业的要素组合、生产工艺、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等,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加大优质中小企业的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是发展未来产业的新增长极,“未来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培育优质企业、激发产业活力、增强创新生态能力”。苏翔说。

  此外,上海要进一步发挥创新高地的载体作用,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构建创新要素协同运行机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持续发挥创新高地在培育未来产业中的主体作用。

  根据《方案》,上海将依托各类社会主体,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成立5家左右未来技术学院,培育15个左右未来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双向通道。

  “上海还要营造开放共享、创新开源、去中心化的创新环境。”苏翔强调,要充分发挥“群体智慧”,有利于紧密跟随技术发展趋势,对发展方向形成积极影响,从而降低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试错成本,缩短创新周期。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 珲春新媒体
    1970-01-01
珲春新媒体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珲春新媒体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珲春新媒体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珲春新媒体 X1.0@ 2015-2020